呢啲terms近年開始由學術象牙塔,滲到出去比大眾認識到,絕對係好事。但同時,由於呢啲概念本來就有好多詮釋嘅方向,所以成日會被利用、濫用或曲解。更甚,不少群眾剛認識到呢啲字,就只係想攞啲字黎鬧人,而唔係講道理,會抽空曬背景黎講。有見及此,我都想講下我對呢啲concept 嘅見解。

喺女性主義嘅脈絡中(特別是基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),「物化」往往聚焦於對女性身體嘅物化,背後脈絡為批判剝削、支配女性嘅父權社會。

所謂父權社會,姐係性別二元、性別定型強烈、男尊女卑嘅刻板社會,女性最大嘅存在價值就係被洩慾同生育,除此之外都係負累。其實,只係半世紀前,我媽媽嗰輩,都已經會有大部分人認為女孩子唔應該讀書;直到社會政策帶頭改變風氣(例如推全民免費教育),幾十年後嘅今日,香港社會制度上先大致上性別平等(我認為)。但思想上,仍然會有人認為女性天生智慧較遜、唔洗識咁多野,亦仍有人認為男性應當獨力擔起成頭家、流血不流淚等。

Screenshot 2019-10-12 at 7.46.57 PM
男主外、女主內呢個觀念就係父權社會其中一個軸心思想,喺呢個基礎上,無論制度、抑或文化,男性都會喺公共領域獲得優勢。因此,統治階層、上位者多為男性。偶爾或許會出現女性領導者,但稱謂通常都要加上個「女」字,惟恐天下不知女性做領導者係幾咁例外。

喺父權社會下,女性被預設係沒有權力,沒有公共地位的,女性嘅思想或需要都係不被重視嘅。因此,「物化」很惡,因為女性本身就是被剝削的,假如還要比男性搓圓撳扁,視為物件去看待或利用,又往往不能收穫這些被利用嘅成果 ,亦無途徑、無資源為自己真正嘅想法發聲,當然「物化」係好有問題嘅事。

但今日嘅香港,係咪真係再好似以往咁,女性從制度上、資源上就係被男性剝削住,又欠缺發聲嘅媒介或途徑呢?我並不認為係咁的。 我認為,現今社會仍然有針對性別嘅差別待遇或歧視,但係係各有各歧視,而唔係女性單方面被害和被剝削,男性同其他性別,都同樣要面對佢地嘅性別差別待遇,而且可能不比女性面對嘅嚴峻。香港社會主要嘅權力問題,可能係來自階層同錢,而唔係性別。

亦因此,即使係「物化女性」,亦變得無以前咁惡咁差,因為女性作為一整個群體,不再係無權利、無權力、無平台。雖然思想上古板嘅人仍有不少,但時移勢易,女性要喺公共領域、職場上發揮,都似乎無以前咁困難重重。改善空間當然仍有,例如研究增加侍產假、提供母乳友善嘅辦公環境、彈性工時等,都能夠進一步釋放女性嘅工作潛能。

喺呢個背景下,我會認為追求自主、推廣自主,係比較能夠突破社會喺思想、文化上對各種性別嘅剩餘「框框」。既然女性已經唔再係無權無勢,咁當佢地嘅身體被當成商品、慾望載體之時,亦唔應該即時覺得佢係被「物化」,而係要睇下佢有無同意呢種行為。假如佢係同意被當成商品看待,就不存在以往性別不平等下嘅什麼物化不物化。

Screenshot 2019-10-12 at 7.48.16 PM.png

將自己「物化」、「商品化」有好多形式,例如澳洲呢位醫生,喜歡將自己身體當作畫布黎紋身,力排眾議都要繼續實行自己嘅喜好。由醫生嘅例子可見,自主、力排眾議,好多時都要睇條件看本錢。網上不少支持醫生嘅言論,都係基於佢嘅能力同紋身好睇。假如佢只係一個低下階層,應該都會被紋身嘅刻板印象擊倒吧,而當遭反對,亦無咁多人力物力財力對抗吧。@rosesarered_23

Screenshot 2019-10-12 at 7.48.45 PM.png

又有人會話,點解永遠都係啲奇怪嘅人先會主張身體自主之類。雖然係諗唔通但又無講錯:自由、自主呢啲概念嘅可貴之處,正正係在於佢地要用黎保護一啲脆弱、不被接納嘅嘢。假如你嘅思想愛惡,完全符合社會主流期望,那很好,你本來就已經有很大自由同空間做你喜歡嘅事,比如穿長褲、比如留短髮、比如行山,呢啲嘢你做嘅時候,視乎你嘅背景,一般都不會惹來好大阻撓。 點解某啲人要強調自主自由嘅重要性,恰恰就係因為佢地平日得不到發揮嘅空間,而之所以沒有空間,就係因為不符合大眾要求,所以被排斥吧。恭喜你係大多數人,你可以繼續你嘅生活,但請也嘗試尊重與你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吧。

參考文章: 《動漫萌角色:動漫文化物化了女性?》王佩迪